021-54670188周一至周五 9:30~17:30

这里是一些内容
拍品图片

> > < < / 查看详细原图

LOT 1406 - 1958年普9型天安門圖美術郵資封(15-1958)菊酒圖雙連印未模切試印樣張,部分圖案漏印,尺寸:23.3×35.2釐米,為普9型美術郵資封第三組15號封(PF31);拍品為同一紙張之上,二封圖案對倒相連,未裁切,左下方分別印書畫大師齊白石作品“菊酒圖”局部,部分圖案漏印,菊花未套印紅色,右上分別印天安門8分郵資圖,均加蓋紫色“作廢”章,右邊一件底部倒印“15-1958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及“售價壹角壹分包括國內平信郵資正面的郵資憑證剪下後無效”;另面左右僅印有“菊酒圖”部分圖案,菊花套印紅色,整體呈未完成狀態;此件未裁切試印樣張,當初被作廢紙處理,於背面空白處加印“上海郵電供應處上海自動電化廠組織編制人員配備名冊1958.10.10”,作為檔案用紙;普9型美術郵資封試印樣張存世少見,據資料記載,各品種所見不超過十件,而對倒印刷未裁切雙連樣張並漏印圖案者,目前僅見此一件,堪稱新中國郵政用品之珍罕品種,是相關題材收藏、組集之重器,缺之難成大家,保存完好 普9型天安門圖美術封郵資封系郵電部於1956-1959年間發行的第一套美術郵資封,前後四年共發行二十九種,其中,第二十八號“大煉鋼鐵”一種未發行。美術郵資封正面左側印有各種美術圖案,有反應工農業生產的宣傳畫、風景民俗畫、剪紙畫,更有著名繪畫大師齊白石、徐悲鴻的作品多幅,題材多樣,畫面鮮活,深受集郵愛好者的喜愛。此系列郵資封由著名郵票設計家孫傳哲、盧天驕、夏中漢等人精心繪畫與設計,最後由孫傳哲匯總定稿,分別由華東郵政南京印刷廠、北京郵局印刷廠及北京郵票廠印製。 眾所周知,普9型美術郵資封發行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當時人們還比較缺乏收藏意識,加之發行時間超過四年,因此,並未引起集郵者足夠的重視。後來,再經歷*的浩劫,致使這套郵資封的存世數量毀滅性劇減。近年來,全套美術郵資封的身價扶搖直上,一度“洛陽紙貴”,除了大型拍賣會上偶有出現,一般郵市難覓其蹤,尤其是全套實寄封的收集,難度極大。 對於普9型天安門圖美術郵資封的試印樣張,集郵界人士曾認為是印刷廠廢品,當時,尚處新中國成立初期,物資緊缺,作廢的試印樣張都被作為廢紙再加利用。特別是在五十年代,人們對“郵政用品”的收藏價值尚缺乏認識,對於試印、作廢或未完成的樣品,往往只注意它們作為紙張的使用價值,只註銷郵資圖,並不予以銷毀,因紙張材質優良,通常將其作為財務報銷時粘貼憑證或發票的底單,或者改作他用。這些夾帶樣張的財務帳冊或檔案資料,一旦過了保管備查年限,基本就被付之一炬。 二十世紀以後,隨著一批郵政檔案的解禁,極少數的此類試印樣張偶有發現。目前為止,從各類集郵文獻的記載、國內外郵展相關題材郵集的展示以及國內外郵品拍賣會發佈的情形來看,普9型天安門圖美術郵資封試印樣張的存世數量不足十件,多數由海峽兩岸知名集郵家珍藏,其中三件已分別在全國郵展、亞洲郵展以及世界郵展中亮相,並使參展郵集榮膺高獎。此外,尚有幾件深藏於集郵人秘莢,難睹芳容。 雖然普9型天安門圖美術郵資封試印樣張有屈指可數的幾件存世,但是,圖案漏印變體者則一直未見有實物,此前國內外各大權威集郵書刊均無記載。拍品集連印未裁切與漏印變體於一身,為目前僅見,此次驚豔亮相,必將引起集郵界藏家和學者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韓進文著“普九美術郵資試印樣封”,刊載於臺灣《竹縣郵刊》,1995年總11月期 2.陳永欣著“也談普九圖美術郵資設計樣封”,刊載於《海峽郵橋》,1996年10月,第17期 3.陳永欣、瞿百順著“普九天安門圖郵資信封試樣、印樣的存世現狀及研究”,刊載於《江蘇集郵》,2004年第4期


拍品编号: 7131102

起拍价:  RMB 350,000.00

流拍

 

华宇拍卖 huabid.com